当《我宣誓》的歌声落下,2024新澳门原料网“育匠才・话初心”七一专题党课赢得了现场和线上师生的热烈掌声。这场被老师们评价为“有温度”、“很真实”的党课,其感染力并非凭空而来。从策划到呈现,每一个环节都凝聚着筹备团队的思考和汗水。让我们把镜头转向幕后,看看这堂党课是如何“炼”成的。

找“真”故事讲“实”日常 从平凡中见真章
“好老师的初心,不在惊天动地的大事里,就在我们每天坚持做的那些‘小事’中。”
早在 5 月 17 日的首次筹备会上,大家就给党课选题定下了基调:不追 “高光” 典型,要找教学一线的 “日常”。备课改了无数遍的教案,作业本上密密麻麻的红批注,学生困惑时俯身倾听的身影…… 这些老师们习以为常的点滴,才是 “初心” 最本真的模样。
各支部的党课成了最初的 “素材库”,筹备组从 50 余篇初稿中逐一挑出那些带着 “泥土气” 的故事 —— 相付阳在实训室的坚守、司振民用心批改的每份作业、毕业典礼上送给 “程叔” 的那束鲜花、志愿服务队 1200 小时的活动台账、汽车工程系教学团队的 “手搓车”…… 这些看似零散的日常,是 “育匠才” 最坚实的根基,那些 “应该做、也一直做” 的小事,本身就是初心的最佳注解。
用“多”角度展“真”精神 以匠心绘精神图谱
如何用一个个榜样故事全面展现德职人的精神面貌?活动前十天,策划团队围绕“师道薪传”、“春风化雨”、“产教融合”、“服务社会”、“谋定思动”五个篇章展开讨论。每个篇章聚焦一个主题,通过老师们的真实故事,展现从教书到育人,从产教结合到服务社会,再到学校创新发展的完整路径。
“师道薪传” 聚焦讲台根基,通过相付阳、司振民、刘文天老师的故事,展现教师扎根课堂、打磨教学的初心,这是 “育匠才” 的基础;“春风化雨” 体现心灵滋养,程磊的悉心关怀、李燕的龙舟育人、争分夺秒的生死接力,体现教育从 “教书” 到 “育人” 的延伸;“产教同频” 突出职教特色,用崔健的技术攻关、吴汉卿团队的“手搓车”实践,诠释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的紧密联系;“服务社会” 拓展育人边界,电气工程系的技术支援、“心语星愿” 服务队的志愿服务,彰显职教人的社会担当;“谋定思动” 则立足学校发展,串联起改革创新的蓝图。这个 “教书育人 — 产教融合 — 服务社会 — 创新发展” 的闭环,正是团队想展现的德职人 “为党育人、为国育才” 的精神脉络。




抠“细”节点炼“真”表达 让每个故事都有温度
好故事要讲得好听。活动前五天,筹备组还在帮吴汉卿老师打磨讲稿。这位在车间里游刃有余的技术能手,舞台上总是显得有些拘束。“吴老师,就讲你们凑零件造车时的实在事就行。”在大家建议下,吴老师从最熟悉的场景切入,用最用平实的话讲清团队克服困难的过程,那股实在劲儿,比啥都动人。

耿妮娜的“90分钟生死接力”讲稿,更是改到了第七版。根据筹备组的建议,她将“紧急抢救”细化为具体环节,去掉概括性词语,用真实场景替代,让听众能真切感受到事件的紧张与团队的担当。
内容上精打细磨,舞台呈现的细节也丝毫不敢松懈。夜里,策划组的微信群还在为效果讨论不休:“这个舞台标识的‘悬空’设计怎么处理?”“90 分钟生死接力那段,音乐得在第 38 秒渐强”;有人提议给高志凯的 3D 鼎模型加个旋转展台,有人坚持要把程磊的 “暖心冰箱” 照片做成动态弹窗,你一言我一语,只为让每个故事都能稳稳 “立” 在舞台上。


让“真”与“实”生根 让初心在实践中传承
党课当天,当开场舞的红绸扬起,当大屏幕上闪过那实训车、红马甲、暖心冰箱的照片,台下老师们的掌声和眼神说明了一切——无需过多言语,那份源于日常工作的“真”与“实”,已在悄然间完成了初心的传递。



回顾整个筹备过程,“较真”二字贯穿始终。每一个环节都凝聚着大家的认真与努力。选题的精准定位、故事的精心挑选、细节的反复打磨,这些幕后工作虽然不为人知,却正是党课成功的关键所在。
这场党课,不仅仅是一次活动,更像是一颗种子,深深植根于师生们的心中。它将在“坚守”与“创新”的持续滋养下,生根发芽,茁壮成长,激励着每一位德职人在教育道路上不断践行初心,砥砺前行!